交行行長劉珺:科技金融嬗變下,銀行的競爭對手已不再是銀行

2020-09-27 17:27:34 第一財經  周艾琳

  科技讓銀行走上變革之路。

  科技嬗變之下,正在被顛覆的銀行業(yè)究竟需要如何變革?

  在外灘大會論壇上,交通銀行行長劉珺從科技驅動與經濟嬗變等角度出發(fā),審視了銀行等傳統金融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

  放眼全球,科技的力量撲面而來。劉珺說,當前,科技對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越來越大,科技產品用戶超過1億所消耗的時間顯著縮短,從電話的75年到手機的18年,再從蘋果App Store(應用商店)的3年到TikTok的1.6年。

  在這種背景下,劉珺認為銀行的競爭對手也已經不是銀行了,支付公司、零售商、網店等都成了銀行的競爭對手,所有的競爭都來自意想不到的領域,甚至競爭對手可能是某一項技術。

  例如區(qū)塊鏈技術如果鋪開,那么銀行的某幾項產品將受到巨大沖擊,比如說信用證。銀行信用證主要用于用于國際融資,它的存在是為了消除買賣雙方的信任,讓銀行做中介來為雙方信用背書。但區(qū)塊鏈的出現就使得銀行的背書變得不再必要,因為技術上實現了智能合約,使得整個信任關系在技術上進行全面鎖定。

  再如信用卡,隨著支付工具集成能力越來越強,以后大家可能連手機都不用了,只需要用人臉生物識別即可,甚至人臉還可以附加很多融資因素,所以信用卡的功能都具備了。

  在巨大的沖擊面前,眾多銀行都在采取行動,擁抱科技。例如,在數字金融方面,利用生物識別、AI、區(qū)塊鏈、物聯網、分布式架構等建立金融生態(tài)系統等等。

  劉珺還提到了銀行傳統方式面臨的“四觀”上的顛覆性變化,即價值觀、客戶觀、產品觀和風險觀。

  所謂價值觀,以前要看公司的數據資產負債表等財務指標,現在還要有才智資產充足率的概念,例如如何定價、估值無形資產?特別是數字資產。

  就客戶觀而言,以前各界信奉“二八定律”,又名帕累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即20%的核心客戶貢獻了80%的收入。但現在要實現的是全覆蓋式的客戶挖掘,否則無法形成有競爭力的金融機構。

  就產品觀來說,關鍵在于線下場景線上化,線下線上融合化,融合場景平臺化,多元平臺生態(tài)化。

  最后全局的風險觀也至關重要。例如法律風險或導致流動性風險,因此需要全面看待風險,任何一個毫不相關的問題都可能造成財務狀況出現重大問題,所以銀行風險管理的數字化程度也需要提高。

  劉珺表示,盡管挑戰(zhàn)巨大,但銀行還有兩個的優(yōu)勢——牌照和專業(yè)! 

(責任編輯:李悅 )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

        和訊熱銷金融證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