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召開“全面加強金融監(jiān)管,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的新聞發(fā)布會。
談及安徽銀保監(jiān)如何加強黨建紅色引領,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安徽監(jiān)管局局長覃剛表示,近年來,安徽監(jiān)管局同安徽省有關部門以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主線,匯聚涉農數據,開展建檔評級,基于大數據精準畫像,提高農村長尾客戶的服務效率和半徑。目前,已在安徽1.2萬個行政村創(chuàng)新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覆蓋全省近80%的行政村,深化鞏固“信用變信貸、信貸促發(fā)展、發(fā)展增信用”的良性循環(huán)。
一是強化黨建紅色引領,打通金融服務鄉(xiāng)村振興“毛細血管”,將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納入全局工作重點,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重點項目,專題研究部署,定期調度推進,壓緊壓實責任。圍繞信用村建設工作部署、信用評價和結果運用等方面聯合出臺系列政策,夯實制度基礎。組織安徽轄內國有大行、農商行等14家縣域機構較齊全、經營網點“貼近農村”的機構參與建設。金融系統基層黨組織主動與縣鄉(xiāng)村黨組織開展黨建結對共建,到2023年11月末,設立“黨建引領金融服務室、服務崗”1200多個,541個基層黨組織和2600多名黨員主動參與其中,選派“金融村官”“金融聯絡員”1100多名,積極做好政策宣傳、信息采集等工作,有效打通金融服務鄉(xiāng)村振興的“毛細血管”。
二是搭建“金融風控+鄉(xiāng)風文明治理”信用評價體系,打造鄉(xiāng)村振興金融信用評價“安徽標準”;谵r村生產生活實際和涉農信貸評審要求,分類搭建“金融風控+鄉(xiāng)風文明治理”的信用指標體系,既考量資產負債、經營數據等“硬指標”,也評估道德品質、文明治理等“軟信息”,形成信用評價“安徽標準”。引導金融機構會同基層干部對農村主體逐戶走訪,建檔采集49類數據;定期歸集25個部門的122類涉農數據,形成安徽農村信用專題庫。搭建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服務平臺,利用采集歸集數據,開展系統化、智能化、批量化評分評級。2023年11月末,已對1017萬戶農村主體信息建檔,評定各類信用主體676萬戶。
三是堅持金融為民本色,完善“三農”金融服務體系,推動農村信用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指導金融機構運用信用評價結果開發(fā)特色產品,打造“信易貸”1+N信貸產品體系和“惠農保”等一攬子專屬保險產品,滿足不同類型農村主體的金融需求。2023年11月末,14家參建機構依托建檔評價信息開發(fā)適配產品26個,并針對不同等級的信用戶予以差異化的利率下浮、費用減免等優(yōu)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不良容忍、績效考核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動資源投向“三農”領域。協同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設立風險補償基金2.4億元,撬動更多信貸資源支持農村信用主體發(fā)展。2023年11月末,參建機構累計為53萬戶信用主體發(fā)放貸款600億元,平均利率較建設前下降167個基點。保險承保信用主體3.3萬戶。建設以來選點地區(qū)農戶主動歸還歷史拖欠貸款2億元,農村信用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