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金合信基金魏鳳春:浪成于微瀾之間?當前需重視微觀層面的變化

2024-09-09 09:33:06 新浪網 

作者為創(chuàng)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

上期首席視點對保險資金以耐心資本的方式實施積極股東主義進行了探討,這其實是對產業(yè)組織變化的思考。過去三年,投資者逐步將防守至上成為布局的圭臬。在不變中關注變化,做出前瞻的判斷是當前重要的工作,微觀的變化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對政策預期的分歧

變化不大是很多人的共識,從總量看,近期的數據已經很好地驗證了內需不足、物價低迷、盈利不彰的特征,這確實對風險資產配置并不友好。對政策來講,民間積極的建議是進行大幅度的量化寬松(QE)或進行以放松管制為主旨的制度變革,這些都應該在決策者的權衡之中。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對當前困境的判斷可能存在著本質的分歧,如果是發(fā)展中的問題,轉型、增長與穩(wěn)定是需要動態(tài)平衡的,時間到了量變自然會引發(fā)質變,過度刺激只會解決一時的問題,后患無窮。如果認同海外看空中國的分析者所言,這是經濟衰退的開始,那再劇烈的刺激都不為過。

二、利益重新調整決定著政策的效果

對投資者來講,猜測政策應該怎么做意義不大,看政策如何操作才是具有實戰(zhàn)意義的。關注操作的過程,特別是政策實施的堵點是宏觀策略分析的重點。政策的調整實質是利益的重新梳理,除非萬不得已,只顧眼前的策略一般不會實施,這是對當前利益與未來利益的權衡。除此之外,造成問題的責任與財政救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道德風險問題。比如從經濟學上來講,化債是一種緊縮的政策,不讓增加新的投資本身是對債務問題的譴責,但如果只顧及債務的清除而不考慮信用的擴張,那就必然會引致“合成的謬誤”,從而形成經濟不振、公共風險反而增大的困境。再者,存量利益的調整也會引發(fā)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博弈,比如近期市場傳說的存量房貸轉按揭,也就是房貸利率下調的話題,在銀行的凈息差越來越薄,抗風險能力漸次走弱的大背景下,即使調整,估計力度也不會很大。

凡此種種,我們其實是在提醒投資者,政策因子是重要的變量,但短期對投資布局的參考價值是一個慢變量,寄希望出現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四萬億”立竿見影的效果概率不大。世易時移,時過境遷。

三、景氣研究的困境

在幾乎是一個僵局的大背景下,投資者該怎么辦呢?繼續(xù)穩(wěn)健近乎保守地持有“耐心三寶”?波動加劇的市場似乎也不太支持這一躺平的策略。大家公認,在產業(yè)周期與政治周期、宏觀周期的關系中,產業(yè)周期是后二者的基礎,產業(yè),特別是產業(yè)龍頭公司的變化往往是未來趨勢形成的開始。這是“風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的哲學表示,也是奧地利學派所講的宏觀微觀一體化的研究邏輯。在過渡期,主導產業(yè)的形成顯然沒有達成共識,房地產已經退位,高端制造、科技創(chuàng)新等仍然沒有哪個行業(yè)從體量上取代地產的跡象,這也是市場迷茫的微觀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tǒng)的產業(yè)研究的景氣比較方法實施法術的空間就不會很大,一個例證就是銀行漲幅靠前和景氣關系不大。

四、重視微觀的變化

觀察微觀的變化,產業(yè)組織的變動是非常好的視角。這包括產業(yè)間的并購、公司治理的變化、企業(yè)的廣告策略、競爭路徑以及企業(yè)家的行為變化等等。目前看,國有企業(yè)間的并購已經開始,這是20屆三中全會對國有企業(yè)做大做強的基本要求,類似并購將會風起云涌,外延式的增長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民營企業(yè)間的公司治理也開始出現積極的變化,企業(yè)家更加年輕,決策更加民主。從上期保險資金的行為可以推測,在積極股東主義的加持下,科技創(chuàng)新公司將會面對外來的資本沖擊,這是一股活水,對企業(yè)家來講也必然是新的挑戰(zhàn)。

這些變化剛剛開始,我們需要密切關注。

例行的工作還是需要繼續(xù)。對于9月的宏觀策略配置,我們給出了如下的結論。

1)2024年大類資產配置。

大類資產排序:債券>商品>權益。債券:美債(短端>長端謹慎)>中債(啞鈴配置)

商品:銅>黃金>石油煤炭>其他工業(yè)金屬。權益:非AH>AH。

2)債券:整體波動空間有限,關注流動性和信用風險。

利率債:后續(xù)曲線平坦化或陡峭化空間可能都較有限,品種選擇重于久期,繼續(xù)啞鈴配置。

信用債:后續(xù)資本利得空間有限,建議提升息票策略占比,中短久期品種防御為主。

可轉債:建議左側等待,信用和流動性沖擊還未釋放完全,定價的核心仍然在于正股以及權益市場,整體倉位低配。

3)權益:關注分子端財政發(fā)力情況。

分子端,8月以來,國內多地頻繁出現高溫天氣、地產拖累持續(xù),疊加制造業(yè)投資出現放緩,基本面弱化的趨勢較為明顯;美國軟著陸預期加強,中美分子端收斂趨勢暫緩;9月關注國內財政端發(fā)力的情況。

分母端,在央行進行正向的收益率曲線管理下,曲線整體波動空間較為有限;9月美聯儲降息較為確定,為央行帶來降息空間,但預計快速跟進降息的概率較低;短期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將帶來全球資金對中國資產配置需求的上升。

行業(yè)端,關注具備分子端稀缺性的上游資源、交通運輸、公用事業(yè),規(guī)避基本面下行的光伏、電新、地產鏈、消費。

(責任編輯:宋政 HN002)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寫評論已有條評論跟帖用戶自律公約
提 交還可輸入500

最新評論

查看剩下100條評論

熱門閱讀

    和訊特稿

      推薦閱讀